" />
必应
百度
Yandex

智启未来:2024年度汉字的文化意蕴与时代回响

在浩瀚的汉字海洋中,每年都会有一个字脱颖而出,成为时代的缩影与集体记忆的载体。2024年,"智"字以其丰富的内涵与广泛的适用性,被评选为年度国内汉字,与"新质生产力"(国内词)、"变"(国际字)、"人工智能"(国际词)共同构成了这一年的语言坐标136。这一选择不仅反映了科技发展对社会生活的深刻影响,更彰显了中华民族在历史转折点上的文化自觉与战略智慧。从甲骨文的象形符号到现代汉字的抽象系统,汉字本身便是智慧的结晶,而"智"字的当选,恰如其分地连接了传统与现代,展现出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创新活力。 年度汉字的文化透视 "智"字当选2024年度国内汉字,绝非偶然。这一选择背后蕴含着深厚的文化逻辑与时代精神。从字形演变来看,"智"由"知"与"日"组成,《说文解字》释为"识词也",本义为聪明、智慧,后引申为谋略、见识。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智"位列"五常"(仁、义、礼、智、信)之一,是儒家推崇的核心德行。孔子曰:"知者不惑",老子言:"知人者智",墨子主张"兼爱尚同"需以智慧为基础——这些思想资源构成了"智"字丰富的哲学内涵2。 语言学家指出,汉字从象形文字发展为表意文字再至形声字为主的过程,本身就是人类智慧不断突破的体现。早期汉字面临"无形可象"的困境,古人通过假借与形声两种方法化解危机:假借是同音替代,形声则是义符与声符的结合。西周时期80%的新造字采用形声法,到战国时代这一比例高达99%2。这种造字智慧使汉字系统具备了极强的适应性与生命力,为中华文明的绵延不断提供了载体保障。 2024年"智"字的当选,既是对人工智能技术突飞猛进的回应,更是对中华文明应对挑战的智慧传统的致敬。正如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副会长陆先高所言,作为年度国内字的"智","不仅仅指人工智能之'智',更代表了在这一轮科技革命中察势驭势之'智'"13。这种双关解读体现了评选活动对汉字文化内涵的深刻把握——技术之智需以人文之智为引领,方能使科技发展真正造福人类。 科技浪潮中的"智"字内涵 2024年,"智"字之所以能够从众多候选字中脱颖而出,其直接动因无疑是人工智能技术的爆发式发展及其对社会各领域的全面渗透。从科技巨头的战略布局到垂直细分领域的创新应用,从研发投资的热点到立法伦理的讨论,人工智能已成为塑造当代社会的基础性力量18。在这一背景下,"智"字被赋予了鲜明的时代特征与技术色彩。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使"智"的内涵发生了质的飞跃。传统意义上的"智"主要指人类个体的认知能力与判断力,而在AI时代,"智"已扩展为机器模拟、延伸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人类智能的可能性。通用人工智能(AGI)的研发突破、大语言模型的广泛应用、智能体(Agent)技术的日趋成熟,都标志着"智"的边界正在被重新定义16。2024年,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成功问世,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量子算力"可用"时代6——这些科技成就为"智"字的当代诠释提供了坚实支撑。 值得注意的是,"智"在科技语境中的应用并非孤立现象,而是与一系列相关热词形成语义网络。与"智"密切关联的"新质生产力"当选年度国内词,这一概念"彰显了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总体把握,传递了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刻洞见"36。此外,"低空经济"、"未来产业"、"新职业"等入选年度新词语的词汇6,共同描绘出一幅以智慧驱动创新的社会发展图景。这些词语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基于10余亿字次的大数据语料库提取筛选6,其流行度与重要性得到了客观数据的验证。 在日常生活层面,"智"的体现同样丰富多彩。智能家居让居住环境更加贴心,智慧医疗使健康管理更加精准,智能交通优化了出行体验,智慧教育重构了学习方式——人工智能已经从实验室走向千家万户,成为改善生活品质的日常工具18。这种技术与生活的深度融合,使"智"字不再高悬于学术殿堂,而是真正走进了寻常百姓的语言实践与认知框架。 社会变迁与语言镜像 语言是社会生活的多棱镜,年度汉字评选活动正是通过这一棱镜捕捉时代精神的尝试。自2006年启动以来,"汉语盘点"已连续举办19年,逐渐发展为年终岁末备受瞩目的"语言年俗",吸引了全球10余个国家和地区超5亿网民的参与36。这一活动通过网友推荐、语料库大数据提取和专家评议三重机制18,既保证了民意的广泛参与,又确保了学术的专业把关,使最终选出的字词既有热度又有深度。 历史地看,新时代以来的年度汉字串联起来,就是一部浓缩的中国发展史:"梦"(2012)、"法"(2013)、"廉"(2014)、"享"(2015)、"奋"(2016)、"稳"(2017)、"民"(2018)、"振"(2019)等字先后当选6,忠实记录了国家前进的脚步与重心的调整。与之对应的年度国内词如"正能量"、"反腐"、"互联网+"、"初心"、"脱贫攻坚"、"高质量发展"等6,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治国理政的思路与民生关注的焦点。2024年"智"与"新质生产力"的组合,标志着中国发展进入了以创新驱动为核心的新阶段。 在国际层面,"变"与"人工智能"当选年度国际字词13,折射出全球格局的深刻调整与科技发展的不可逆趋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常务理事祝华新指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方位、深层次加速演进,人工智能已经深刻改变了我们的社会生活"18。这一判断揭示了两个关键词的内在关联——技术变革既是全球变革的驱动力,也是其重要表现。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智"字提醒我们,唯有以智慧驾驭变化,才能在湍流中把握方向。 年度热词像一面镜子,映照出社会的集体关注与情感结构。2024年,"阿勒泰"展现人间仙境,"北京中轴线"彰显古都气象,"黑神话:悟空"成为传统文化现代表达的典范36;"巴黎奥运会"上的体育精神,"本源悟空"中的科技自强,"太空全家福"里的探索勇气6——这些入选"十大流行语"、"十大网络用语"、"十大新词语"的词汇18,共同编织出一幅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画卷。值得注意的是,文化自信与科技自强成为两条鲜明主线,体现出民族复兴进程中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汉字演进的当代启示 "智"字的当选不仅是对当下科技热潮的回应,也与汉字自身演进的历史逻辑深度契合。回望汉字发展史,其生命力恰恰体现在面对挑战时的自我更新能力。清华大学黄德宽教授的研究表明,汉字在漫长历史中曾经历三次重大危机与突破2,而每次突破都彰显了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力。 第一次危机发生在汉字初创期,表现为"无形可象"的困境——许多抽象概念与虚词难以用象形方法表达。古人通过假借与形声两种方法化解了这一危机:假借是同音替代(如借"其"表可能),形声则是义符与声符的结合(如"凤"字加"凡"声)。到战国时期,99%的新造字采用形声法2,使汉字系统获得了强大的生成能力。这一历史经验对当代AI发展具有启示意义:当传统算法面临"理解"人类语言的困境时,大语言模型通过海量数据学习与参数调整,同样实现了质的突破。 第二次危机源于古文篆体书写效率低下与社会用字需求激增的矛盾。解决方案是"隶变"——将篆书的曲线笔画改为平直方正,极大提高了书写速度。从战国秦简到汉代隶书,这一变革"改变了古文字的形态和面貌"2,使汉字更加适应大规模社会治理与文化交流的需要。类比当下,AI技术的普及同样面临效率与质量的平衡问题,而云计算、边缘计算等创新正是现代版的"隶变",使智能服务能够覆盖更广泛的应用场景。 第三次危机出现在近代,汉字一度被质疑难以适应科技发展与教育普及的需要。面对这一挑战,中国先后推行了简化字、普通话推广、拼音方案等一系列改革,使古老文字焕发新生。特别是计算机时代,汉字输入法的创新解决了信息化难题,证明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并非对立关系。2024年"智"字当选,某种程度上也是对这一历史经验的肯定——在AI时代,汉字非但不是障碍,反而因其表意特性与丰富文化内涵,成为机器理解人类思维的重要桥梁2。 从甲骨文到AI,汉字演进史告诉我们:真正的智慧不在于固守传统或全盘西化,而在于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2024年,当"智"与"人工智能"同时成为年度字词13,这既是对技术进步的礼赞,也是对人文价值的坚守,体现了中华民族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自觉与主体意识。 面向未来的"智"慧思考 站在2024年的岁末回望,"智"字承载的不仅是过去一年的集体记忆,更是面向未来的战略思考。在技术乐观主义与忧患意识并存的当下,如何理解"智"的完整内涵,关乎个体生活品质与社会发展方向。 技术之智需以伦理之智为引导。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效率提升与生活便利,同时也引发了隐私保护、算法偏见、就业替代等伦理社会问题。年度汉字评选专家特别强调,"智"不仅指技术智能,更包含"察势驭势"的智慧13。这种平衡观提醒我们:科技发展不能脱离人文关怀,工具理性需要价值理性的指引。中国古代"仁且智"的理想(孟子语),在AI时代获得了新的现实意义——只有将技术创新与人文精神相结合,才能避免技术异化的陷阱。 个体之智需与集体之智相协同。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个人既是智慧的消费者也是创造者。社交媒体上的知识分享、开源社区中的协作创新、众包模式下的问题解决,都体现了集体智能的强大力量。2024年入选的网络用语如"全球南方"、"中国游"等6,反映出这种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时代特征。"汉语盘点"活动本身也是集体智慧的结果——数千条网友推荐、10余亿字次的大数据分析与专家评议相结合18,体现了多元主体参与的社会治理新模式。 传统之智需与现代之智相融合。中华文明五千年积累的智慧资源,如"天人合一"的生态观、"和而不同"的交往观、"知行合一"的实践观,在应对气候变化、文明冲突、可持续发展等全球性挑战时,具有独特的参考价值。2024年热词"黑神话:悟空"的成功36,正是传统文化现代表达的典范,证明古老智慧完全可以在现代语境中焕发新生。这种融合不是简单的复古或拼贴,而是深度的创造性转化,使传统智慧成为现代创新的灵感源泉而非束缚。 面向未来,"智"的内涵将继续扩展,但其核心——对人类福祉的关切与对文明进步的追求——不会改变。正如商务印书馆党委书记顾青所言:"语言就像社会发展的多棱镜,反映世间百态、折射时代光影。它们是时代的印记,是我们共同的记忆,也是激励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源泉"36。在AI与人类共生的新时代,"智"字提醒我们保持技术热情的同时不忘人文思考,在拥抱变化的同时坚守价值底线,方能使科技发展真正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进步。 结语:在变革时代守护智慧之光 "智"字当选2024年度汉字,如同一枚文化印章,为这不平凡的一年盖下了深刻的印记。这个选择既反映了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社会变革,也延续了汉字自身适应时代挑战的历史传统;既是对科技创新的肯定,也是对人文价值的重申。从甲骨文的刻画符号到数字时代的智能交互,汉字系统见证了中华文明的兴衰荣辱,而其生命力恰恰在于不断自我更新的智慧——这种智慧在2024年得到了新的诠释与发扬。 当我们回望这一年,"智"字串联起的不仅是技术突破与产业变革,更是普通人生活中的点滴改变:学生通过智能平台获取知识,农民运用数字工具管理农田,医生借助AI系统诊断疾病,艺术家利用生成式技术拓展创作边界……在这些日常场景中,"智"不再是抽象概念,而成为改善生活质量的具体力量。同时,"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与实践36,标志着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深刻转型,体现了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的良性互动。 在全球化遭遇逆流、技术变革加速演进的今天,"智"字所代表的平衡智慧尤为珍贵——平衡创新与规范、效率与公平、技术理性与人文关怀。汉字从远古走到今天,其生命力不仅在于形体演变,更在于承载的思想智慧能够回应时代课题。2024年的"智"字,既是对过往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一份期许: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中,唯有以智慧驾驭变化,文明才能行稳致远。 正如"汉语盘点"活动所揭示的,年度字词"是时代的印记,是我们共同的记忆,也是激励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源泉"6。当"智"字被高高挂起,它照耀的不仅是已经过去的2024,更是正在展开的未来篇章。在这个人机共生、虚实交融的新时代,守护智慧之光,就是守护人类文明的希望之火。


2025-01-01

说点什么吧...